为进一步满足市民游客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向往,泰安市城市管理局精准“破题”,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聚焦城管驿站、智能公厕、街角游园、志愿服务四大板块,全员“执笔”,多点开花,书写出一份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精致答卷”。
城管驿站,“党建红”暖你我他
泰安城管服务驿站既是城市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阵地、城市管理业务工作宣传阵地、城市管理服务群众阵地,又是一线城市管理工作者的家。驿站自成立以来,将精细服务落实在行动上,以党建引领开展各项活动,找准城市管理党务、业务、服务有机融合的“最大公约数”,让服务成为城市管理工作走近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宝”。
泰安驿站建设体现党建元素,把周边工作的园林、环卫、城管支队、数字城管的一线党员纳入统一教育管理,同时积极吸纳社会党员加入党组织,统一开展组织生活。驿站成立至今,许多在泰务工党员、外地党员都慕名加入临时党支部,定期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济南某企业退休职工,长期在泰照顾老人,疫情期间不便往返,看到家附近的园林迎春驿站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便主动加入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每每见到驿站工作人员,他总是激动地表示:“真没想到啊,我这流动党员也有‘家’了。”
驿站在服务区提供饮用水、微波炉、躺椅、车辆充电桩、手机充电站、急救箱、书籍借阅、共享雨伞等各项基础免费服务,同时兼顾与承建单位业务工作、驿站地域特点相融合,延伸各具特色的服务链条。
园林迎春站在外接小花园配置石桌、石凳,方便老百姓休闲、娱乐,俨然成为泰城人人皆知的“老年活动中心”;泰晟生态绿地公园站设置直饮水机解决市民户外锻炼休闲时出行饮水难的问题,建设“洗洗吧”便民冲凉站,方便健身公园内大量爱运动的市民冲澡;设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社会新风尚;高铁广场、火车站广场驿站为方便游客24小时全天候服务,设立失物招领处,让他们出行在外也能感受家的温暖。
目前,泰安市已在公园广场、街角游园等市民游客密集区域建成城管服务驿站23处,设置驿站临时党支部5个,组织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千余次,服务党员群众80余万人。
智能公厕,科技赋能“靓”生活
城市公厕传递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是人文情怀的直接体现。泰安市城市管理局与时俱进,引进智能公厕。智能公厕依托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建设了智慧公厕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实现公厕智能环境监测、智能除味、智慧管理等多项先进功能。
智能公厕通过传感器实时收集设备使用信息和环境参数,经过技术整合,对公厕环境和设备进行有效实时的监测和调节,彻底解决公厕异味控制、系统联动、节水节能降耗、人员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了对公共厕所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能够为如厕人员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舒适的服务。
走进生态绿地健身公园公厕,一眼就看到悬挂于公共区域的互动显示屏。所有智能检测的数据都通过屏幕一一显示。当公厕内的氨气、湿度、PM2.5、温度、氧气浓度等空气环境数据超标或不达标时,环境监测控制系统会自动启动相应的设备,通过智能调节功能使其达到标准的范围。
智能公厕配有男女卫生间、第三卫生间、管理间、环卫工人休息间。宽敞的第三卫生间内设有儿童专用坐便器、儿童床、洗手池,为携带儿童的家长提供了方便。环卫工人休息间设有座椅、书架,书架上摆放了一些杂看、报纸等,环卫工人和市民都可前往休憩、看书。公共区域内设有适合儿童高度的洗手池、手机充电站、人脸识别供纸机、智能擦鞋机、干手器、躺椅、绿色植物等,处处都体现着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残疾人坡道,方便残疾人入厕。便民服务间覆盖免费WiFi,自动售货机一应俱全。
如今在泰城,不管是智能公厕,还是传统公厕,都能做到配置专人、精细管理,定时打扫、人走冲刷、燃香除味。老百姓都笑称,原来公厕是闻着臭味找,现在是寻着香味找。
2020年,泰安市城市管理局绘制了包含城区所有公厕、单位对外开放厕所在内的“公厕地图”,并在路口安装公厕指示牌,将地图整合进“泰安城管服务驿站”微信公众号。游客和市民扫码关注后,随时随地都可以就近找到公厕。
街角游园,家家都有“后花园”
“这个岱道庵游园实在太方便了,就在小区后边,电视上经常说的家家有花、户户有水的好生活,咱们抬脚就能享受到了。”家住泰城华新山水居的宋女士开心地告诉记者。宋女士口中说的“岱道庵游园”是泰城13处街角游园之一。
2019年底以来,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围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组织调研、合力规划,加快各类公园绿地建设、提升完善现有公游园设施,不断提高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和综合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均衡、便捷的公共活动空间。
他们对城区岱道庵游园、东湖公园、华普游园等13处街角游园共计约21.54万余平方绿地展开改造提升。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新增广场、园路、桥涵、避雨亭、健身器材等设施。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增植季相色叶树种和五彩地被植物,共计种植法桐、白蜡、白玉兰、油松等乔木5800余株,种植樱花、丁香、海棠等花灌木11600余株,种植冬青、红叶石楠等模纹51700余平方米,种植麦冬、小叶扶芳藤等地被21636平方米。
街角游园改造提升,实现了绿地功能由观赏性向休憩多功能性转化,出门见绿,移步异景,家家户户有了“后花园”,步行不远就有游园可健身、休闲、娱乐。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享受到这样的健康生活,小游园建设打造了一个个生态宜居的城市“微空间”,让市民共享“绿色福利”。
志愿服务,小长假流动的“家”
泰安市城市管理局通过志愿服务把城市管理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变“最美一公里”,将志愿者作为活动开展的主体力量,依托泰安市志愿服务网,构建了“1+14+906”志愿服务体系。
“1”就是成立泰安市城市管理局“泰安小美”志愿服务总队,“14”是在全局各局属单位成立14支“泰安小美”志愿服务分队,“906”就是注册志愿服务者906人,初步实现对志愿者身份资料、服务时数、活动记录、培训教育、星级认定等核心业务流程电子化管理,全局在职职工注册率达到100%。
小长假志愿服务,是泰安城管人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多年来,每逢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十一等“小长假”期间,泰安市城市管理局都会在泰城各旅游景点、主要旅游道路、火车站汽车站、城管服务驿站等游客市民人员密集区域设置便民服务点,各点位提供休息座椅、免费充电、免费热水、旅游咨询、医疗救助、防疫物品等“一站式”贴心服务,每天早8点至晚6点安排专人值守。仅2020年,各志愿服务点为游客、市民提供咨询100万余人次,手机充电28万余人次,提供开水6000余桶,发放城市管理宣传材料50万余份。
一年年的坚守,小长假志愿服务早已超出活动伊始的框定。泰城市民人人皆知,节假日出行有水喝、有地儿坐;外地游客每每夸赞,泰山美、泰安城管人更美。泰安城管人与市民游客一家亲的故事,数不胜数。
2019年,一位外地游客全家来登泰山,下山后却忘记将自驾车辆停在了环山路沿线的哪个停车场。在天外村志愿服务点的执法人员接到求助后,仔细询问、搜集线索,终于通过游客手机里的旅途照片,推测出停车场位置。而后多方联系、查找确认,在执法人员电话里传出“找到了”的一瞬间,游客全家人、周边的热心市民都情不自禁鼓掌。
2020年,河北游客游泰山时,老人带着小孙子与家人走散,手机没电身上没钱,龙潭路志愿服务点执法人员及时买来早饭,安抚老人的情绪。手机充电联系上老人的女儿后,安慰她们:“安心登山就好,我们会照顾好家人,放心吧。”下午老人女儿登山结束团聚后,一家人虽然互相埋怨却情不自禁地拥抱……这许许多多泰安城管人助人为乐的事迹讲述了城管好故事,也传递了城管正能量。小长假志愿服务也成为泰城的一扇文明窗口、一张展示城市形象的生动的名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泰安城管人的奋斗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为’导向,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通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积极解决好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让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更舒适、更宜居、更有温度。”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吕桂平说。
(转自2021年第6期新华社《高管信息·山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