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首页  »   党群工作

做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新鲁班——记全国劳动模范、枣建集团木工班班长宗兆国

信息来源:顺成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点击量:722

编者按   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李克强主持大会,栗战书、汪洋、赵乐际、韩正出席,王沪宁宣读表彰决定。这天在人民大会堂现场参加大会,聆听习总书记讲话的人中,就有全国劳动模范、枣建集团木工班班长宗兆国。下面是他的先进事迹报道。

宗兆国今年51岁,是枣建集团直属项目部木工班班长。他热爱建筑事业,30年如一日钻研技艺,带领工友参与了20多个项目建设,完成了近150万平方米,均一次获优;致力于工艺改革创新,创造价值达600多万元。2016年,宗兆国被评为“枣庄市劳动模范”;2018年,获评“山东省劳动模范”;2020年,被评为“全省住建系统好工匠”。

“这次参会,我的座位号是16排6号,正好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距离最多不过20米,能这么近距离看到总书记,我感到非常幸运,心情无比激动!”25日,在枣建集团举办的欢迎座谈会上,宗兆国身披授带、胸佩奖章,载誉归来的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国家用最高规格为我授奖,习总书记高度定位褒奖劳模,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个人,属于枣建集团,更属于我们所有建筑工人。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习总书记嘱托,珍惜荣誉,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再接再厉、继续拼搏,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


鲁班故里的好工匠   攻坚克难的木工班长


宗兆国出生于鲁班故里——滕州,从小崇拜鲁班,高中毕业后就当上木工,爱上这个行当,至今初心不改。他清楚地记得,22岁结婚那年,在电视上看到一位青岛的建筑木工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当时就想,我要是能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那该多好。”宗兆国不无感慨地说,“其实我是一直是有这个梦想的,因为我知道三百六十行,不论哪一行,只要干好了,都会有出息。”宗兆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在历经了30多年的南征北战,从零下40摄氏度低温严寒到40摄氏度高温酷署,经过公用、民用、工业等各类工程项目施工的磨砺,终于在2020年将梦想变为现实,他用自己的不懈追求,淬炼出胸前这枚沉甸甸的“全国劳模奖章”。

2015年,枣建集团在辽宁承建朝阳电厂项目,主厂房实行清水混凝土施工,要求极其复杂和严格。8米高的柱子,要求垂直度误差在3毫米以内,所有的预留预埋件全部都钉在木板上,拆出来的埋件和混凝土表面要求平整,误差仅在1毫米之内,拆模后效果达到装饰标准。“当时,我是第一次碰到要求那么高的活。有些人看到后生出放弃的念头,但那不是我的风格。要求再高、再困难,我首先想的是怎么去克服。”宗兆国说。经过反复试验和琢磨、历经多次实际操作,严格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第一步,对模板精挑细选,不能有裂痕和擦伤。在钉钉子时要让钉子与模板之间保留3毫米的间隙,然后用凿子打进模板内2~3毫米,再用云石胶抹平打磨,制作好的模板整体效果就是高规格家具效果;第二步,将制作好的模板再钉上倒角条,刷上无色无味的色拉油,铺上毛毯,盖上一层塑料薄膜,再运至工地现场;第三步,现场组装,用吊车吊起模板轻拿轻放,不能碰到任何东西,到位后,经监理检测合格才能组装。最终,无论是在质量还是效果上,项目部的施工成果都得到了建设方和监理方的高度肯定。

宗兆国知难而上、攻坚克难的优秀品质,在临沂金锣医院项目建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017年,枣建集团承建临沂金锣医院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24953.0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5822.22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99132.83平方米。地下负三层为减隔震架空层,共设隔震支座683套,隔震支座下支墩的支护是最大难点。由于此种工艺在国内较少见,再加上创优目标高,是场硬仗。枣建集团不畏困难,派遣直属铁军上阵,木工施工重任首选宗兆国。

一开始,项目部采用传统施工工艺,将隔震支座下支墩与底板分两次浇筑,发现根本满足不了隔震支座安装的精度要求,且工期长,费用高,大家都捏了把汗。项目部迅速成立QC攻关小组,宗兆国作为重要成员,立即投入到工作。小组依托公司技术支持和隔震厂家的技术指导,大胆改进传统施工工艺,采用钢筋将下支墩的预埋螺栓与钢筋骨架和底板钢筋通过点焊,再整体进行模板强化加固后实施一次浇注。在反复试验的过程中,发现钢筋尺寸过多和下支墩吊模加固形式不合理是影响施工合格率的两大要因。面对困难和挑战,宗兆国脑子里迅速闪过的是当年参与大会堂建设的李瑞环同志带领的“木工青年突击队”,越是有挑战就越要去攻克。

在走了不少弯路之后,宗兆国和小组成员借助计算软件对模板加固方式进行安全验算,先制订科学的理论方案,再组织实施。待下支墩预埋螺栓及钢筋骨架加固牢固可靠后,他立即投入模板工序,模板采用吊模方式支设,模板支撑采用立钢管、横方木及M14对拉螺栓加固,支设下支墩侧模吊模时,侧模的刚度确保满足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和施工荷载的要求,有时还要加密柱箍,模板拼缝严密,底部固定牢靠,且保证其垂直状态。由于下支墩截面尺寸大,对拉螺栓在浇注砼后不抽出,再加上模板加固牢固可靠,下支墩混凝土同基础底板一同浇注,大大提高了施工合格率。并且由原来的一个工日安装不到1个,到后来一个工日安装3个,缩短了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经对比测算,节约工期13天以上,直接节约成本15万元。这一成果《提高隔震支座施工合格率》获得了国家级2019年度工程建设质量QC活动奖。在该项目举办的临沂市现场质量观摩会上,该成果成为工程展示亮点,得到了主管部门领导和行业同仁的高度赞扬。

在地面施工中,宗兆国统筹安排、调兵遣将,合理划分出3个木工作业区,自己承担起最关键的核心医疗区施工。核心医疗区结构复杂,同等面积的作业区,工作量却是普通作业区的4倍。布局就像迷宫一样,现场几乎看不到人,但只要一喊,会瞬间出来60多个工人。每次下班,很多工人自己走不出来,都得宗兆国领出来。项目建设中,两个外部劳务施工队发现亏损几十万元,便中途放弃了,只有宗兆国带领的木工班坚持到最后并顺利完工。宗兆国为枣建集团赢得了荣誉、维护了铁军的尊严,连建设方都对枣建集团竖起了大拇指。



精打细算的行家里手   团结工友的老大哥

艰苦奋斗、严谨细致、精打细算在宗兆国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新项目,首先要看图纸算量,不管多大的项目,经宗兆国算过的木料理论用量,几乎和实际用量一致。所以,每到一个新项目,项目经理都会找他算量。问他秘诀是什么?他说,“我学活那个年代,大家的思想还都很保守,没人教你识图,全部是实践加经验积累来的。只有自己多学,充分掌握了图纸的细节,才能把图纸看透彻。就如一把椅子,你看一眼,知道哪儿是腿、哪儿是椅背,还有几个枨,就这么简单。但这还不够,你要知道更多细节,就得钻研。不会的得学,多请教。”正是凭着这股钻劲和毅力,宗兆国才成就了“神算”的本领。

宗兆国施工过的项目模板使用量,很多他都记得,现在也如数家珍:金锣项目22.5万平方米,中储粮项目74108平方米,误差只有11平方米;还有两个项目:一个36000平方米,误差不到3平方米;一个51109平方米,公司结算51104平方米,误差也是微乎其微,就连公司驻项目部的专业预算员都很信服他。

2019年,宗兆国在枣建集团承建的中储粮枣庄直属库迁建项目中,凭借多年专业木工经验,认真考察材料市场,广泛比对材质、规格和价格。他算了这样一笔账:1车方木节约14000元,1张模板节约8元,整个项目算下来就能节省20万元。好的材料还可以循环使用,服务下一个项目。在山东易教智慧黑板枣庄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时,由于接转使用了中储粮项目的那批材料,仅购置了少量木料,节料30万元。后来,这批材料又继续流转到了枣庄市粮食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和齐齐哈尔市金锣牧业养殖场项目。宗兆国高兴地说:“好的材料,不仅省钱,还省了采购时间,省了人工。算下来,可不止节省了账面上的数字。”


在工地上,宗兆国能受到大家的尊敬,不仅仅因为他的专业和担当精神,更因为他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注重对管理团队的打造。

律人先律己,正身先正心。在工作中,宗兆国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率先垂范。他不爱抽烟喝酒,别的工友下班后时常打牌喝酒、放松热闹,他则利用休息时间琢磨怎样把活干好,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新上手的工程,怎样使用材料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要求别人之前,自己得先做得更好。比如,在模板下料时,得严格管控利用率,要经过测量和计算,考虑怎样下锯不亏料。就像下棋一样,这一锯下去,要想到后面好几步。”他说,“这样可以提高材料综合使用率,提高周转使用次数。”

平时工作中,他始终关注、培养年轻人。手把手地传帮带,毫无保留地教他们识图、算量、操作,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独立工作和带领团队的能力,并在待遇上给予相应提高。大学生宋西洋,加入宗兆国的团队后,经过5年的培养,无论是识图还是木工实际操作技能,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宗兆国自豪地说:“现在,无论把他放到哪个项目上,他都能独当一面。”他虽然爱惜人才,但对他们同样严格要求。比如,对于工人下班喝酒行为,他说少量可以理解,一旦过量,一次警告、两次直接送回家。

工友们知道,这既是对他们的严格要求,也是对他们的爱,是为他们好。在他们的眼里,宗兆国是最亲的“大哥”。项目经理看宗兆国工作太辛苦,一直劝他搬去和管理人员一起住,他婉言拒绝,始终和工友们同吃同住。工友赵历东说:“我们和宗班长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待的时间都多,相处得比家人都亲。无论生活上、家庭上有什么困难,他都像对待亲人一样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勤奋工作   忠诚奉献

宗兆国在几十年的工作中,践行着对事业的忠诚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他是个“工作狂”,一年365天,工作时间350天以上。他几乎将所有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和坚守的木工事业。

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到现场,晚上11点甚至夜里一两点休息是平常事。因为参与的项目多、工地多数远离家园,宗兆国很少有时间回家。好在家里兄弟姐妹多,大事小事都是姊妹们处理。对此,他的家属都表示理解、支持,他的儿子也子承父业,还成了他的兼职司机。说到这一点,宗兆国内心既有感激,也充满了对家庭的歉疚。

宗兆国是个充满爱心的人。让工友们感动的是,在辽宁朝阳电厂施工时,由于气温下降到零下40摄氏度,宗兆国领到市级劳模奖金后,一分没留,购置了棉衣分发给团队中所有工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宗兆国主动捐款。他说,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国心,疫情当前,应该尽点绵薄之力。

近期,宗兆国对党组织表达了尽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他说:“加入党组织,我希望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以劳模模范的带头作用,去影响带动更多的人。”目前,宗兆国已被枣建集团党委确定为重点发展对象。(谢秀玲)

                                                                                                                                                来源: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