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首页  »   项目动态

为什么借鉴国际经验及与国际项目管理接轨 仍是建筑行业实现全过程咨询改革的 必经之路? ——山东尚诚监理

信息来源:山东尚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点击量:861

1、需要冷静看待我国的建筑业管理现状

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进行建筑业的管理改革,在建立建筑业投资与建设管理的基本制度、即采用国际通行的惯例性文件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在引入国际工程界具体做法方面却走了不少弯路:

①如最初设想引入的“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及工程管理顾问制度,偏差为“建设监理制”,2003年住建部就发布了“培育和扶植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十五年过去了,除个别企业实现了向全过程管理企业的转型外,绝大多数咨询企业除更改了名字为“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外,实质能力并无改变。

②再如工程总承包方式的推行,除工业项目的工程总承包尚较为规范外,在没有清断正确的国家规范指引,在其他领域的推行误区极多,大量号称买用了工程总示包模式的项目大规模失控,成了假"EPC、“伪EPC”。

③在工程项目实施建筑师负责制更是基本停倒在设想与纸面上,试点都尚未能进行。

所以我们近十年来虽进行了不少举世瞩目的“大国重器”工程,但很多也是在付出了本可避免的工期、造价、质量、生命的额外代价才完成的。

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国际工程管理体系与惯例的借鉴

①建设行业四项基本制度的建立:四项基本制度即项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制、招投标制与建设监理制,大致起始于1980年代前半期。当时中国尚处于全面的计划经济时期,对单一由国家提供建设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 实行的是计划分配勘察设计施工任务,按国家统一制定的概预算定额价格来结算投资,但因发生了中国对世界银行贷款的需求,就要建立并实行上述基本制度,以符合多边援助银行的基本规则,非此无法获得世行的贷款。至今这四项制度仍是我国建设行业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支柱。

②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在工程投资与建设领域成功借鉴了一些重要的国际规范体系及相应的规范的惯例性文件,其中最为重要并影响至今的主要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可行性研究报编制指南/手册与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 全套工程合同体系的引入。

两个成熟体系及文件的借鉴大致起始于同一时期。这类借鉴基本都是成功的,其中前者用于项目前期(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投资人决策层批复前的项目前期),而后者用于此后的项目建造/建筑期。

3、建筑业改革与转型的思路就是继续与国际工程管理惯例的接轨从前述三个建设领域改革或转型的方向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等式:

①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国际工程投资与管理界的由顾问单位承担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即采用FIDIC规范合同文本中的“施工合同条件(红皮书),井由FIDIC工程师担任建造期中的核心管理者。

②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FIDIC99年合同族系中的“工程设计+采购+建造条件/EPC”规范合同文本(银皮书) 。

③建筑师负责制=是国际工程常用的D+M (设计+管理)管理模式,由承担项目全部设计的建筑师同时担任FIDIC工程师,在承担了设计工作外也同时承担项目建造的管理工作。一般可采用FIDIC“客户与咨询工程师的服务合同”(白皮书)。

这三个等式的左侧是我们目前改革转型的方向,右侧则无例外的是国工程界的标准管理模式与规范的惯例性文件, 所以我们可以说建筑业改革路就是继续与国际工程管理惯例的全面深入地接轨。因而我们今天的培训要以对国际工程管理理论与行业惯例的讲授为准也就不足为奇。